《花儿与少年》第七季已经正式开播,从8月16日起,每周六中午12点准时播出。首映篇已经亮相,时长为70分钟。
看完这一期,我的直观感受是:“这一季的参与者真的是正常了!”但唯独节目组,显得有点不对劲。他们总是在有意地消解冲突,制造出一种“合家欢”的氛围。可是当艺人们违背自我,按照节目组PD的“指示”来录制“真人秀”时,这样的真人秀还算真实吗?
第七季的首映篇其实还是挺有看头的,演员们都很有素质,情商也不低。可是,节目组的PD明显占据了艺人们的思维,引导了节目的节奏。虽然气氛是温馨治愈的,但与节目的“作秀”剧本却形成了强烈的割裂感,导致观众的综艺体验大打折扣。
展开剩余82%在艺人们启程去旅行之前,节目组安排了一个环节:7个艺人要共同分配100元,每人用这笔钱准备一道有中国特色的菜带到马达加斯加大使馆。这一环节的规则很简单——按打电话的顺序,每人报备菜肴费用。陈数第一个拨打电话,她一开口就要求用60元,剩下的40元给其他六位艺人分配。按照平均分配,应该是每人15元左右,可陈数一口气就拿走了60元。
其他艺人都认为陈数一定要做什么大菜,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,甚至还对她的想法表示“欣赏”。陈数本人也想,“100元只能做一道菜,其他人各自做一道菜根本不可能,干脆自己负责一道。”然而,当大家问她要做什么菜时,陈数回答:“我家的配方——鸡蛋炒西红柿。”让人瞬间傻眼,这道菜需要60元吗?就算考虑到油盐糖等调料,似乎也不至于用掉这么多钱。
事后证明,陈数并不需要花掉60元,她试图退回多余的钱,但节目组不允许。于是,她开始在群里拉起了那英,邀请其他成员一起参与,试图缓解可能引发的“网络舆论”。这个情节的剧本痕迹非常明显,不过作为观众,我倒还能接受。
但最让人忍俊不禁的,是节目组后来的“骚操作”:这季的“导游”由参与者自主报名产生,而一旦当上导游,就可能是整个季节的任务,而不仅仅是负责一个国家。龚俊早已研究了马达加斯加的相关知识,主动表示愿意担任导游,张晚意也乐意担此重任,两人早就商量好了互相协作。而那英的第一反应竟然是“去机场”,表示不愿担任导游。
节目组PD赶紧提醒她:“这么果断?您再仔细看看任务卡的规则。”意思是,担任导游不仅是负责一个国家,而是要持续整季。经过这番“有效提醒”,那英恍若大悟,刚好碰到有成员提前离开,她便决定让司机跟着“前面的车”走,看看大家去哪里。最终在车里,她嘴里没有画面地说:“去厨房吧!”她的选择,明显不是根据本心,而是更倾向于顺应节目组PD的暗示,走了“最好”的路线。
陈数本来并不打算当导游,但最后她还是去了指定地点。李沁和张雅琪也选择了去当导游。最终,只有马思纯没有参与。她正在服用治疗抑郁症的药物,在采访时,她表示:“现在有两个自我在抗争,一个是害怕面对冲突的我,另一个则是鼓励自己勇敢前行的我。”
当全员都已经集结在车上,张晚意和龚俊表示愿意担任导游,气氛也变得轻松愉快。这个时候,马思纯并不想承担导游的职责,她宁愿扮演一个“无头衔”的导游帮手,协助主导,不论导游是谁。最终,她决定留在车上不下车:“我们直接去机场等导游。”而节目组PD则一再尝试劝她:“也许不是大家的选择?”“如果大家都去了呢(做导游)?”甚至还提到:“我记得你以前做过导游吧?”
显然,节目组的意图非常明显——希望马思纯也加入导游的行列。更让人觉得不舒服的是,六位艺人已经在厨房等候(即导游的目的地),唯独马思纯没有到场。陈数则在车上表现得非常“宽容”,说道:“没关系,我们等她。”这种所谓的“包容”让我感到有些不适——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“道德绑架”一个人?
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承担责任的方式,有些人愿意站到台前担负更多的责任,也有人更愿意在背后默默付出。节目组应该尊重艺人的选择,而不是为了呈现所谓的“和谐美好”,有意地引导他们作出特定的决策。谁来当导游,谁为节目做出更多贡献,这一切都要靠后续的表现来决定,而不仅仅是那个名义上的“责任”。如果马思纯最终选择加入导游队伍,那才真的是让人窒息的决定!
发布于:山东省广瑞网-经营杠杆的定义-十倍杠杆炒股-合法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